湘刀文斌在京举办
爨体书法系列展览
自今年6月在中国工商银行珠海拱北支行举办“爨来爨往”湘刀文斌书法篆刻个展后,10月,湘刀文斌又在北京爨底下村举办了爨体书法和爨文化作品个展,通过作品向参观者展示爨字的由来、爨碑的故事、爨族人的踪迹、爨文化的现状等。
在北京爨底下村展览中,湘刀文斌的作品,爨体方圆可施,融滇派神韵和粤派经典于一体,同时兼顾赖少其风格的趣味。展览上,他不仅展出了近年来的力作,更是把爨体书法和篆刻作品广泛使用到文创消费品上,包括服装、鞋、帽子、充电宝、笔记本、雨伞、茶具、茶叶、酒类产品的LOGO和包装上,通过各种产品的导入和体验,尽最大努力推广爨体书法和爨文化,获得广泛好评。
一千多年前,发端于云南陆良、延绵云贵川的南境地界,曾生活着一批“爨人”,并由此产生爨文化。据史书记载:爨文化是自东汉末年至唐天宝年间,爨氏统治南中地区(今云南全境、贵州西部和四川西南广大地区)长达400余年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爨氏统治期间对中央称臣,既遵循汉文化文明,又保留了西南民族野、蛮、怪的气质风格,一直维系西南地区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并留下两通价值连城的碑刻《爨龙颜碑》(又称大爨)和《爨宝子碑》(又称小爨),此两碑的碑文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同样也保留了西南民族的气质风格。康有
为称小爨“端朴若古佛之容”,美誉大爨为“天下第一神品”
“隶楷之极”,特 立于中国书法史。
北京爨底下村是全国爨友和爨文化交流的聚集地,是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古村落,吴冠中称此处为“从火山灰里扒出来的庞贝古城”,电影《投名状》《手机》曾在这里取景。每年吸引大批爨乡人、爨姓人、艺术家及游客来此观光、拍摄、写生和了解历史。湘刀文斌在此用爨体书法分别提写了“爨舍”“吾舍”“涵舍”匾额书法,此次在爨舍举办个展,与爨舍掌门人韩永聪签订协议,合作开发文创品,将通过更多的实物载体,把爨体书法和爨文化的推广引向新的高度和深度。
当代爨体书法主要盛行于云南和广东,如何将爨体这一优秀的书体推向全国,湘刀文斌及团队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中山大学珠海校友会的顾问,他通过校友会平台将具有爨味的篆刻礼品及书法作品传播给很多文化名人和学者;他用爨体书法题写的“逸仙缘”酱酒已经传播到中山大学各地校友会;他用爨体书法提写的“澳门启元出版社”“国台生肖酒”也已广为人知;他还广交朋友,将爨体匾额书法传播到全国多个省市。
为更好地推广爨体书法和爨文化,湘刀文斌发起成立了中华爨体书法协会(澳门),并当选为会长,他组织关注、热爱爨体书法的艺术家和学者广泛进行交流。
据湘刀文斌介绍,爨体匾额书法古朴厚重,彰显传统文化,让人过目不忘,希望能得到政府、企业主更多的关注和使用。目前,小爨书体的传播在全国呈燎原之势,在很多电影海报上,电影名称开始取法小爨(如《我和我的祖国》《我不是药神》《我和我的家乡》等)。而大爨的书写者罕见,希望引起更多书法家的关注和书写,切不可让大爨书体失传。
通过实践,湘刀文斌将爨体与篆体进行融合,取篆体结字,融爨体笔法,独创“篆爨体”,结合云南书法家将行草融入爨体,认为爨体书法可矫当代行草之流弊,通过“二爨”(大爨和小爨)与“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的书法)的结合,可实现碑帖互融,既取碑学之厚重,又取帖学之飘逸,使金石味与书卷味相结合。湘刀文斌表示,爨体书法的精神是兼收并蓄、追求创变,希望坚守这一特质,推动中国书法的不断进取和进步。研究爨体书法和爨文化,还可以加强大湾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全球爨族人寻根问祖,对于宗族管理和加强民族团结也有重大意义。
转自《珠海特区报》2021年11月19日,记者郭秀玉的报道。
|